51ITxp3-wxL.jpg

Lillian Faderman, "Odd Girls and Twilight Lovers: A History of Lesbian Life in Twentieth-Century America", 1991

 

其實這本書出得有點久了,我手上的是1991出的首版,亞馬遜現在可以買到2012年新版,有沒有發現舊版封面手牽手的兩個拉裝扮多像Therese在唱片行「拉達」掃到那兩個?Todd在收集50年代資料是不是有參考到本書

 

oddgirls.jpg

2012新版封面

 

作者Lillian Faderman在寫完拉拉文學史研究大作:Surpassing the Love of Men: Romantic Friendship and Love Between Women from the Renaissance to the Present ,1981,十年後又再接再厲出了美國拉拉生活史,現在應該有更多相關的詳盡研究和文獻或實體資料,只是就破土之作而言,還是有它的文化史價值所在。而我感興趣的部分是她書中第七章關於50到60年代的"New York Lesbian"文化的介紹,她把那個時代的美國拉子依階級分成三種:勞動和年輕的拉、上流社會和中產階級的拉。第一節她先介紹當時紐約的Gay bar,這是勞動階級和年輕的拉會去的場所,第二節她介紹了勞動階級和年輕的拉會嚴格遵循的Butch/Femme的角色扮演,但是在第三節上流社會和中產階級的拉描寫中並不一定是這樣,她們比較隱藏,中產階級的拉大部分還擔任公職,如圖書館員或老師,所以《時時刻刻》的茱莉安摩爾離家出走是去加拿大當圖書館員,《雙姝怨》的莎莉麥克林是私校教師,那Therese和Carol在這個光譜裡會被歸位到哪裡?

其實「真實」是一個陷阱題,《斷背山》有比"Carol"真實嗎?如果從作者的書寫角度而言,雖然Patricia Highsmith是以類"Pulp Fiction"羅曼史心態在寫"The Price of Salt",而Todd也如實照拍成「通俗劇」,但是作者所呈現的主角心靈其實和她本人相當接近。Annie Proulx是個細膩的作家,從酒吧牛仔身上讀出所謂的孤獨感,再加上李安電影的催化或者說美化,感人的至死不渝的愛有可能出現,在只能悲劇化的同志電影中,《斷背山》呈現的是鐵達尼式愛情,真正的現實也許可以用Christopher Isherwood的《單身》(A Single Man)來對照。"Carol"類通俗劇的情節並不妨礙愛的真實感,"It would be Carol, in a thousand cities, a thousand houses, in foreign lands where they would go together, in heaven and in hell." "Carol", p287.

「真實」其實是,那樣的愛情有沒有打動觀眾的心靈而已。Ich liebe dich. Ich will dich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laneur@TL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