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rol_2015.jpg

美國版海報為什麼一直要做成上下交錯?

 

CZFydSIUsAApfWk.jpg

韓國版多好!超想收這張海報... ...

題外話:

目前還在坑底躺好躺滿中,電影據說3/30就會完全下檔了,目前剩下台北、桃園、台中和高雄四地在放映,預計要去六刷(其實有三刷是在家裡刷的,那個誰去把藍光藏好啦!),昨天忍不住看了羅馬假期,25歲的奧黛麗赫本亮度驚人,然後發現小魯有一點點刻意在學奧黛麗赫本講話,好口愛XD!

ptt TLW版有網友推薦一篇豆瓣的影評,連結在此:https://www.ptt.cc/bbs/the_L_word/M.1458835509.A.AF1.html ,寫得極好,關於床戲那一段,魚頗有同感:「《卡羅爾》的床戲時間不長,... ...凱特的淡然自若,魯尼的緊張顫抖,卡羅爾霸道的索取,特瑞斯默默的承受,輕車熟路的年上,紅到耳根的年下,緩慢又熾熱,相擁又絕望。那一刻我甚至懷疑她們在戲外是不是相愛的。」,演員對角色有沒有愛其實是看得出來的,尤其在可一再重看的高畫質世界裡。!

 

Carol20160325.jpg

一直覺得小魯是單色系美女... ...

以下正文:

ptt電影版有網友推薦並翻譯了一篇美國大學教授寫的影評:[影評] 愛的政治學: 因為愛你(Carol),提供不同的解讀視野,作者把Carol-Therese剛開始的關係解讀成母女關係,也有網友說她們兩個其實是年輕的自己和成熟的自己相遇,這裡有《超時空攔截》(All you zombies)的梗。我想到古早以前看《夜幕低垂》時,我把拉拉關係分成三種(類血緣關係):母女、姊妹,雙胞胎。現在想想好像是異性戀為了合理化為什麼拉拉會愛上彼此的藉口,難道她們就不能是正常平等的愛情關係嗎?所以電影裡的關係是有進展與改變的,其實在小說裡, Carol的女兒並沒有直接出現,不過Carole剛開始是常常用對小孩的口吻對Therese講"My child",而劇本/電影省略的部分是交待Therese的家庭背景,小說裡因為母親改嫁而被丟在育幼院長大的Therese,其實跟母親關係不佳,缺席的母親形象讓她對年長女性有愛慕感,例如育幼院的修女,所以劇本/電影把兩個意象合而為一,小說裡修女送的手套變成Carol不小心掉的手套,但是用母女關係解釋她們的愛情會有「控制」的問題,所以最後Carol寫的信裡說:"Please believe that I would do anything to see you happy and so I do the only thing I can - I release you." 大大修正了小說中語焉不詳的信件往來,Therese要在關係中很痛苦地成長,就像Carol信前面說的:"Please don't be angry when I tell you that you seek resolutions and explanations because you're young. But you will understand this one day." 等你長大就懂了:

她們最終能拋開母愛的陰影,是卡蘿放下了母親的角色。當卡蘿決定不再繼續爭奪女兒的撫養權(只保留探視權)後,她從「必須是母親」的框架中釋放。在電影結尾,當特芮絲決定與卡蘿碰面後,卡蘿以一種全新且從未有過的方式看著她,不是作為朋友或母親,而是以愛情的角度。(by Lida E. Maxwell,Mumu Dylan中譯)

編劇不知為何把小說結尾出現的舞台劇女演員改成黑髮,造成選角上的問題,而且在劇本中最後聚會這一段,其實是一直穿插在前面劇情裡,但在電影裡倒序除了片頭外,只淡淡地用在Therese搭車去聚會的片段畫面並融入在敘述線中,並不突兀,好像是留給細心的觀眾彩蛋一樣。另外,Therese在車子裡看到的街上的一對男女,在劇本裡是無名的路人,小說並沒有這一幕,小說是Therese和Carol一起離開,然後目送Carol去開車,但是導演把路人換成Carol和男性友人一起走在路上,這裡呼應了要去律師事務所談判的Carol坐計程車在路上看到正在穿越馬路的Therese,於是下定決心做出選擇,而兩個人都是在車子裡(私空間)看到對方在馬路上(公眾空間),電影賦予小說空間的對比與深度,也調整了劇本凌亂的敘述線,音節雖然沒有對齊,卻錯位的很和諧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laneur@TL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